苹果造车这事,没人知道它到底想干嘛,它的思路很可能是颠覆整个出行行业,做一辆可以改变世界的车!
但问题在于这种天马行空的愿景,不烧上个十几年根本看不到结果,而小米的目标就简单多了,做一辆能卖的好车,让普通用户买得起,两者目标完全不一样,节奏自然也不可能一样。
苹果做事一向不急,手机行业它就是后来者,但一出手就吊打对手,它造车我估计也是一样,想等行业技术成熟到一定程度再一锤定音。
而小米没这个资本等,它必须抢占时间窗口,把能用的技术快速整合起来,做出一辆“差不多”的车,先站住脚再说。
就像当年小米手机,不一定是最顶尖的,但肯定是性价比最高、
苹果和小米造车,完全是在造两种东西。这是两回事。
苹果想造一个你坐在车里什么事都不用干,就把你安全运到目的地的工具,本质想制造一个像车的四个轮子的机器人。
小米想借助造电动车的机会,再次复制小米手机的商业辉煌,在商业迭代时不要被甩下,保持公司的优势,且获取更丰富利润。
可以理解为,苹果造车是马斯克在造火箭去火星;小米造车是马云在搞社区团购抢身位赚大钱。
苹果想将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机器人结合在一起,且使用他们认为的最新进的新能源。
小米实际造出的是一辆远不如吉利的性能的同时代的车。
苹果的车如果造出来,那是石破天惊。
小米的车如果造出来,对小米是好事,对对人类和市场不一定是一个好事。
苹果原本想在这次造车时,再一次创造颠覆式产品,引领世界。但是因各方面技术的不确定性,他们发现他们的想法并不成熟。
再加上OpenAI的在人工智能上的突破,英伟达对GPU的垄断,自家手机在人工智能上的落后等等诸多原因,他们决定暂时放弃原本的造车计划,尽快切入AI。
因为苹果造车的延宕,是造车还是做车企的服务商?因为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因为自己在手机上的辨识度降低,使到苹果倍增危机感,最后做出暂时放弃造车,投入手机AI应用的决定
苹果做手机那是要啥有啥,但造车这行,新玩家得重新修炼。小米呢,手机圈混久了,供应链管理那是得心应手。跨界造车虽然挑战大,但人家懂得怎么借力打力,迅速就搭建起自己的汽车生态链。
另外,苹果大公司嘛,难免有点官僚气,创新起来那叫一个难。造个手机都得管得那么细,造车?那得多少环节,多少决策啊!层层审批下来,黄花菜都凉了。就像跑马拉松,绑着沙袋跑,能快得了吗?
再看看小米,那就灵活多了。雷军那句话怎么说的?“站在风口,猪都能飞”。小米就是瞅准时机,电动车这股风吹起来的时候,果断就上了。他们那互联网思维,快速迭代,试错快,调整也快。就像我练瑜伽,一个动作不到位,换个呼吸,马上换下一个,流畅得很。
还有啊,苹果造车那保密文化,在汽车行业可不好使。车界讲究的是开放合作,供应商、技术共享。苹果那封闭系统一上来,合作就难谈了。小米呢,开放怀抱,愿意合作,朋友圈越扩越大,资源自然就汇聚过来了。
苹果像是长跑选手,准备充分但起步慢;小米呢,就像短跑健将,爆发力强,一鼓作气。这场造车大战,精彩着呢
如果有人问你:
别人复读三年都没考上,为什么你一考就进清华?
别人毕业五年还是年薪5万, 为什么你一毕业就20万?
别人光棍十年还没老婆,为什么你30岁就儿女双全?
这些问题,你说怎么回答?
人的一生,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在衡量自己到底做得怎么样时,我们常常需要参考的不是别人的成就,而是自己尽力了没有。一个敢给自己设定高目标并且拼尽全力前行的人,往往走得更远,也走得更快。
人如此,企业亦然。小米这三年,从雷军到底下的千人团队,每个人都在最大程度地挑战自己。他们不但认真做调研,为一个问题连着开会吵21天,反复打磨汽车的细节,他们甚至为了更好地理解汽车而去考了赛车手执照。试问,现在的企业有几个能做到这样?
都说“不会造车的赛车手,不是好的小米员工”。正是因为有这样掘地三尺的实干精神,小米能用三年时间造出第一辆车,也就不难理解了。
祝福小米!
本文来自作者{玻璃}投稿,不代表中方互动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aocaiwang.cn/archives/4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