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某学校高中毕业班的家长代表讲话的视频火了,其中有一段发言大概是说:“我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坏消息是这帮孩子大概率是上不了清华北大;好消息是除了清华北大那几个学校其它学校差别都不大,一本二本出来都是牛马。”从胎教到早教,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一路卷过来,很多家长到了高中阶段要么是终于卷明白了,或者是认命和自己和解了。但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人生真正的选择,才刚刚开始,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大学毕业找工作才是他们进入社会真正的第一课。
就业数据我就不说了,不用查,你也大概知道今年的就业状况是什么样子。这种情况下,专家们自然要来蹭一波热度: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建议年轻人付费上班!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个笑话,别误会,我说的笑话是指这个专家,付费上班这个事情是真实存在的:一个朋友的孩子大学毕业,家里想给他找个国企上班,就托人想弄个卷烟厂一线工人的名额,对方报价70万人民币!卷烟厂的薪酬福利还是相对好的,也要三到四年才能把成本拿回来,而且这肯定不是个例。当然更多的是毕了业就黄袍加身或者回家啃老的,下图的这位算是有追求的,他只是单纯的不想送外卖……
和一个酒店行业的朋友聊天,他告诉我《布达佩斯大饭店》中那样的场景在酒店行业是存在的,一个门童在一家酒店做到退休在西方国家是很正常的,也许那才是一个稳定社会应有的样子:一个平凡人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做一辈子。只是我们这几十年发展太快了,而我们身处社会剧烈变动的阶段,只要努力,就还有改变自身阶层的机会,所以我们自己包括我们身边的环境不允许我们毕业就“躺平”,去从事一个“没出息”的工作,而事实上是不是我们所处的这个阶段,才是漫漫历史长河中的异类?
我们的大学生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问题,问题出在了哪里?
首先是我们的大学,病了。现在已经到了信息平权时代,也是知识平权时代,过去信息是封闭的,大多数是在阶层内部口耳相传,藏书都掌握在官府或者教会,想获取某个信息,只能去他们那里求,一直到互联网大规模应用之前,我们获取信息还要去图书馆查。现在,只要手边有电子设备,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信息,所以现在你占有信息的多寡跟竞争没有直接关系;同时,大家获取知识的效率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我们需要花几个小时也未必能讲明白的一个知识点,现在互联网短视频可以用几分钟讲透一个知识点,而且更生动。前几天一个朋友跟我分享了他刷了一个知识博主的视频,用了五分钟的时间,就说清楚了都江堰工程的工作原理,鱼嘴工程如何做到四六分水,飞沙堰怎么做到二八分沙,宝瓶口通过什么方法调节水流,整个工程如何精密运转了两千多年,看一遍,他就记住了。
所以现在我们学习的重点不是去死记硬背,而是学习如何获取信息,以及如何把你获取的信息转化成知识,进而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所以大学教育应该是如何把信息转化为知识,然后如何把知识转化为应用。只有实践才是检验我们知识的最好的方法和途径。更高阶的教育是吧这种能力能力升级成为创造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引领性的或者有突破性的进步,这才是大学教育应该做的事情。
事实呢?事实上社会发展的特别快,快到我们的大学来不及更新教材。更何况我们很多学校很大一部分年龄比较大的教授,自己一辈子都没有用自己的“知识”解决过任何问题,他们所讲授的课件也都是多少年没有更新过的。根据教育部日前公布的信息:2024年全国高校已经撤销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专业布点1670个。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文件提出:到2025年,将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的学科专业布点。在和一个教授朋友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请教了他研究生和本科生区别主要在哪里?他说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做项目的能力,相对来说本科生则更专注于学习比较基础的专业知识,他们没应用的概念。学校有在努力吗?当然有,从这些年各大院校录取的新生比例我们就可以看出:很多学校每年录取的研究生数量已经超过本科生数量了,这些学生不光自己可以延缓3-4年再到社会上求职,他们还为学校创造了更多的研究生导师的岗位空缺(每个导师带研究生数量有限制,正常是每个导师每届带2-3个研究生,总数很少超过10人),如果每年都有足够的生源,他们就可以完全实现内循环了。
其次是我们的社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绝大多数的精英仍在追求技术升级和科技进步,随着黑灯工厂和AI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显得多余了。有文章就指出:人工智能和机器可以取代绝大部分流水线和低端案头工作。从2023年10月份埃隆·马斯克接管推特以来,推特员工数量从7500人减少到不到2000人,问题是裁员并没有影响推特的日常运营。
我们的教育当前的社会功能就是培养工业时代所需要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人。因为工业化需要的就是尽可能的去个性化的标准化的工人,他们不需要工人去判断美丑优劣,他们要的就是按照标准化执行,本质就是不把人当人,所以才叫“牛马”。你只需做到有知识,守纪律,你就可以完成这个流水线上的工序,不会给上游和下游造成困扰。问题在于,我们还在源源不断地培养养着流水上流水线上优秀的劳动力的时候,我们的流水线不见了。
这个社会其实已经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者,过去我们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这也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给他们灌输的价值观,问题是现在我们的很多劳动已经变得没有价值了,未来我们对这个世界唯一的价值可能就只剩下我们的购买力,更严肃的问题是当我们的劳动力已变得经没有价值,我们怎么实现我们的购买力呢?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绝望了,那学校/就业市场还有未来吗?当然有,每个问题都对应着不止一个解决方案。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稀缺造就价值,当标准化之路走到了尽头,我们就应该换个方向,具体方向在哪里,我现在不知道,但找到问题,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上个世纪初的那一代人最大的问题是民族独立,所以老一辈革命家流血牺牲、战斗到最终胜利;后来要实现工业化,从我们的父辈开始,用两代人的辛勤付出,逐步地完成了从初步工业化到现在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天这一代年轻人面临的问题和我们以往都不一样,前面的两代人都还有目标可以参照,当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就要思考自我和自我价值、思考人的精神追求,而人的精神价值在哪里,这个答案很难寻找。所以这个时代对年轻人的要求特别高,这一代年轻人面对的世界是文明的多元、文化的多元、生存的多样性,没有标准答案!
天才和大众的区别就在于,天才是拒绝标准答案的,而大众教育的本质就是提供标准答案。我们处在一个需要非标答案的时代,但我们的学校却还在既有的轨道上蒙眼狂奔,这就是我们的大学面临的问题。我身边已经有很多人看到了这个问题,他们已经开始不再卷他们的孩子,一本二本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今天的社会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赋予个人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机会也很多,每一个空白点都蕴藏着无限生机。
如果孩子还在小学启蒙阶段,我的观点还是希望小朋友过得开心一些,我太太会反驳我的观点说,现在他们开心,未来他们就有很多吃不完的苦,其实,即使他们现在吃苦,未来的苦他们一样也逃不掉。启蒙之后,从小就培养孩子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不是他们的唯一选择,如果他不适合做学术,让他们早一些走向社会去试错未尝不是好事,对年轻人来说,他们最大的财富就是试错后的经验积累。与其卷他们,不如精进自己,给他们托个底,让他们去自由探索。
本文来自作者{紫薇}投稿,不代表中方互动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aocaiwang.cn/archives/4742